新闻中心
NEWS CENTER
18
2025
-
11
热交换器传热面积不足的扩容改造
作者:
热交换器作为工业传热设备的核心部件,其传热面积直接影响系统能效。当设备长期运行出现热负荷不足、温差波动大或能耗异常升高时,往往源于传热面积不足。本文从技术原理到改造方案,系统解析扩容改造的可行路径。
传热面积不足的典型表现
传热面积不足时,热交换器会出现出口温度偏低、冷热介质温差增大、单位时间传热量下降等现象。例如化工生产中,反应器出口物料温度持续低于工艺要求,或蒸汽加热系统需延长加热时间才能达标,均可能提示传热面积不足。长期运行还会导致设备结垢加剧,进一步恶化传热效率。
扩容改造的三大技术方向
1. 增加传热单元数量
通过增加管束数量或板片数量直接扩大传热面积。管式热交换器可采用并联管束或增加管程数,板式热交换器则通过添加换热板片实现。此方案需确保流体通道畅通,避免因流量分配不均导致局部过热。
2. 强化传热表面结构
采用波纹管、螺旋槽管等强化传热元件,在有限空间内增加有效传热面积。例如将光管改造为波纹管,可使传热系数提升30%-50%,同时减少结垢倾向。此方案特别适合空间受限的改造场景。
3. 优化传热介质流动
通过改变流道设计或增设导流板,改善介质流动状态。例如在壳程增加折流板间距,或采用双弓形折流板结构,可降低流动阻力并提高传热效率。此方案需配合流体力学模拟验证。
改造实施的关键步骤
改造前需进行热力计算,确定理论传热面积缺口。通过对比原设计参数与实际运行数据,计算所需新增传热面积。同时评估设备承压能力,确保改造后结构强度满足要求。
材料选择需兼顾传热性能与耐腐蚀性。对于高温工况,可选用钛合金或双相不锈钢;腐蚀性介质环境则需考虑衬里处理。焊接工艺需符合相关标准,重点监测热影响区组织变化。
改造后需进行气密性试验和热态测试。通过保压试验验证密封性能,通过温度场监测确认传热均匀性。建议设置3-6个月观察期,跟踪设备运行稳定性。
改造效益与风险控制
成功改造可使热交换器热效率提升20%-40%,显著降低蒸汽或电力消耗。但需注意,过度扩容可能导致流动阻力增大,需配套调整泵机参数。对于老旧设备,建议同步评估结构疲劳寿命,避免因改造引发其他失效风险。
传热面积不足的扩容改造需遵循"精准计算、分步实施、动态验证"的原则。通过科学选型与规范施工,可在有限空间内实现传热性能的显著提升,为设备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保障。
交换器
上一页
下一页
上一页
下一页
重庆西南赛唯换热设备有限公司
公司依托广州赛唯换热器的巨大技术力量和市场影响力,专门从事热交换技术、设备、系统的研究、开发、生产销售、设备咨询、维修及配件服务,并承接热工系统工程、节能降耗、节能减排系统工程的设计与安装。
- 电话 023-63521288
- 电话
- 邮箱
- 在线留言
- 返回顶部